短句网

佛教教人行善经典语录,佛教警示做人格言(103句)

2023-02-02 栏目:哲理句子 

佛教警示做人格言1

1、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

3、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4、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5、下下人有上上智。

6、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7、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8、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9、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0、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11、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13、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1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16、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7、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18、 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9、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20、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21、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

22、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23、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24、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佛教警示做人格言2

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2、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3、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7、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8、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11、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12、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13、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4、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15、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16、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7、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8、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19、 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20、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21、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22、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23、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24、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佛教警示做人格言3

1、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2、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3、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4、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5、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6、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7、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8、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9、佛法是不二之法。

10、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1、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2、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4、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15、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18、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19、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 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2、 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23、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著。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

24、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佛教警示做人格言4

1、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2、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3、下下人有上上智。

4、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6、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7、 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8、佛法是不二之法。

9、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0、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1、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2、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3、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4、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15、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16、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17、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

18、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19、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0、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1、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22、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3、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24、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佛教警示做人格言5

1、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4、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7、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猜你喜欢

文章推荐

热点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