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吃巧果的诗句,七夕为什么吃巧果(32句)
七夕为什么吃巧果1
1、温水溶解酵母,将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掺有奶粉和白糖的面粉中,揉成均匀的面团。
2、首先发面一定要硬一点,不硬的话,卡模子不好弄,太软的面粘上去了,磕不出来。
3、最后使劲磕出来,一排小巧饼就做好了,盖上干布醒发一刻钟,烤箱185度预热,十分钟就好。
4、巧果是七仙女洒的泪,给宝宝们戴上,女孩子会心灵手巧,越来越漂亮的。
5、七夕做饼如手指与口舌状,名曰“巧食”,妇女、儿童用五彩线缕贯“巧食”抛掷屋背,谓让喜鹊衔去搭桥,夜渡牛郎、织女过银河相会。
6、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
7、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诚心所感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非常感谢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牵线,促成小巧的美满姻缘。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厮守一生,夫妻不离不弃,和和美美,受到众人羡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学习,在每年的七夕制作性状各异的小点心,祈求姻缘美满,幸福一生,这种点心也被称为“巧果”,流传至今。
8、温水220克、奶粉15克、糖50克、酵母1小勺。
9、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实花样”。因“巧”和 “桥”谐音,因此人们认为在七月七日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来实现。
10、揉好的面团切下一块,搓成长条,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剂子,将小面块放进卡子里,用手指按压,并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面。
11、节气的交替极为重视,夏商时,每至立秋,君主还会亲临祭祀现场。七夕节的设置其实就是立秋祭祀的另一种替代形式,有立秋迎秋之用意。
12、温水220克、奶粉15克、糖50克、酵母1小勺。
13、然后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状的巧饼,也放进烤箱里烤熟后拿出,晾凉后即可食用。
14、揉好的面盖上保鲜膜室温醒发一小时,醒发好的面团拿出来用手揉匀,面揉得时间越长,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颜色越白。
15、面、糖、蜜。是将发面团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苹果、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各 种花形图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将成形后的小饼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还被点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于壁间,以为 装饰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环挂在小儿项间取乐的。相传七夕节晚上,妇女儿童将巧果抛掷屋背,喜鹊衔去搭桥,让牛郎织女夜渡银河相会。
16、糖60克、鸡蛋4个、花生油25克、鲜酵母8克、盐1/4小勺,配料里的鸡蛋、酵母粉、白糖、食用油和面粉放在一起揉成面团后待发到一倍大,将面团重新揉匀,切成大片,用压面机压几个来回,目的使面团更紧实光滑,没有压面机可不用,用手什锦的揉匀了就好。
17、面、糖、蜜。是将发面团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苹果、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各种花形图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将成形后的小饼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还被点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于壁间,以为装饰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环挂在小儿项间取乐的。相传七夕节晚上,妇女儿童将巧果抛掷屋背,喜鹊衔去搭桥,让牛郎织女夜渡银河相会。
18、然后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状的巧饼,也放进烤箱里烤熟后拿出,晾凉后即可食用。
19、白糖,酥脆香甜。
20、温水溶解酵母,将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掺有奶粉和白糖的面粉中,揉成均匀的面团。
七夕为什么吃巧果2
1、揉好的面盖上保鲜膜室温醒发一小时,醒发好的面团拿出来用手揉匀,面揉得时间越长,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颜色越白。
2、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诚心所感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非常感谢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牵线,促成小巧的美满姻缘。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厮守一生,夫妻不离不弃,和和美美,受到众人羡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学习,在每年的七夕制作性状各异的小点心,祈求姻缘美满,幸福一生,这种点心也被称为“巧果”,流传至今。
3、做好的巧饼一定要自然晾干,晾干了一是好保存,好久都不会坏,而且口感是脆脆的更好吃。
4、巧果是七仙女洒的泪,给宝宝们戴上,女孩子会心灵手巧,越来越漂亮的。
5、揉好的面团切下一块,搓成长条,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剂子,将小面块放进卡子里,用手指按压,并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面。
6、最后使劲磕出来,一排小巧饼就做好了,盖上干布醒发一刻钟,烤箱185度预热,十分钟就好。
7、保留着。为什么要用小麦面呢?这就跟前面提到的古人设置七夕节的目的有关了。
8、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实花样"。因"巧"和"桥"谐音,因此人们认为在七月七日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来实现。
9、传统的巧饼是放在特制的大锅里烙出来的,所以烤箱做容易掌握温度和时间,不用来回不停翻转,省时省力。
10、糖的用量可自行掌握,可多可少,个人觉得我的这个糖量吃起来甜度刚好。
11、七夕做饼如手指与口舌状,名曰“巧食”,妇女、儿童用五彩线缕贯“巧食”抛掷屋背,谓让喜鹊衔去搭桥,夜渡牛郎、织女过银河相会。
12、“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扞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