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诗教案语言中班,中班诗歌语言教案(188句)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1
1、帮助幼儿理解事故内容。
2、仿编诗歌
3、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
4、“张嘴巴”、“摇尾巴”、“向上拔”)。
5、幼儿有感情地朗诵编的新诗。
6、动态化的语言将自然界的知识经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易于幼儿理解、感受,适合幼儿进行创造性表现。诗歌重复的语句适合幼儿进行模仿,动植物对春雨的需求也给幼儿创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朗诵和创编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理解春雨可以帮助植物发芽、生长。
7、图标虽然在我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推广,但当它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图标来学习,这是我缺乏考虑的。
8、引导幼儿说出深深的。教师小结,深深的大海是鱼儿的家。
9、教师利用大图带领幼儿轻声的朗诵诗歌。
10、利用背景图导入,学习诗歌的规范词汇。
11、师:“小图片们都找到家了,他们好开心啊。老师告诉你们,把这里所有的‘家’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 听。”
12、朗诵诗歌《夏天的歌》
13、引导幼儿运用肢体语言理解、记忆诗歌内容
14、边看老师指挥边朗诵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双手从头顶到胸前做下雨装)
1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16、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进行仿编诗歌。
17、结合诗歌原有模式进行仿编。
18、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的贴绒。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2
1、分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感知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2、大雨,小鸟,蝴蝶同上说出;让幼儿续编出:黑黑的乌云是大雨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并出示黑黑的乌云,密密的树林
3、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4、学习诗歌。
5、基本部分
6、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扮演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中的角色,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加深幼儿对诗歌的认识。
7、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
8、讲讲、动动。
9、基本部分
10、请个别幼儿采用刚才的方法练习朗诵儿歌指导语:"因为春雨能使地上中的东西长大,所以在念到"发芽"、"开花"、"长大"、"种瓜"时要响一点、慢一点。因为是小雨,所以开头和结尾两句的"滴答,滴答,下小雨啦!"要念得轻一点我们大家一起来一遍(导入下一节)
11、教师: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2、3,根据儿歌的结构特点正确运用叠词,续编儿歌。
13、引导幼儿声音响亮,有感情朗诵诗歌,尝试仿编诗歌。
14、感受春天的气息,萌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15、出示儿歌图谱,帮助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感情
16、边黏贴小图卡边引导幼儿念出诗歌提问:"滴答,滴答,下小雨啦!春雨先遇到谁(种子)?"(把种子贴上去)"种子说了什么?"(要求幼儿用诗中句子回答)"为什么要说两声'下吧!'?"(因为种子睡在很干的泥土里,不能发芽,种子很想下雨很想发芽,所以就说了两声"下吧")"春雨又遇到了谁(桃树)?它又说了什么?""春雨还遇到了谁(麦苗)?它说了什么?""春雨最后遇到了谁(小朋友),它对春雨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一遍(导入下一节)
17、激发原有经验,说说“新年”是什么?从图片的直观中感受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具体形式;了解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活动。
18、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体验探究水的乐趣。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3
1、雪是固态的水,雨、露水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
2、初步欣赏诗歌内容。
3、“说说”、“做做”自然相连,让幼儿在多种感官的互动中获取经验、理解诗歌,并用恰当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理解,模仿诗歌句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象。从游戏化的趣味活动中,带给孩子们活泼、美好的精神感受。
4、学习诗歌
5、幼:愿意。
6、教师以愉快的口吻说:小朋友,春天到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雨声、小鸟叫声、青蛙叫声等……)。
7、出示各种雪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特点。
8、导入主题
9、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的朗诵,基本掌握诗歌内容。
10、通过谜语、问答以及表演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11、开始部分
12、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3、教师出示大海(图)
14、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5、教师模仿瓢虫动态,边动作边念诗歌第一部分,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6、青蛙、知了挂牌各6个。
17、你们编的这首诗歌真好听,我们就叫它《家》,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你们编的《家》。
18、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4
1、完整倾听、朗诵诗歌
2、分配角色、组织表演
3、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的贴绒;各种动物图片。
4、引导幼儿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5、送他们回家。你们愿意帮它们吗?
6、进一步拓展话题:你喜欢下雪天吗?你知道雪花是什么样的?雪花会落在哪里?有什么变化?
7、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8、师:你们知道鱼儿的家在哪里吗?
9、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10、学念诗歌: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语调、语速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不同动态。
11、根据诗歌的句式创编。
12、乘吊车等。让幼儿知道行动慢的动物或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使自己先达到目的地,只要勤奋和肯动脑筋才能最快到达目的地。
13、再次朗诵一遍。
14、结构精炼、富有童趣的诗歌,可爱的“瓢虫”在作者的笔下俨然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调皮、可爱、活泼拟人化的形象,非常适合幼儿欣赏、朗诵并进行仿编诗歌活动。诗歌在活动中借用教具背景图,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瓢虫指偶,边操作指偶边创编儿歌,
15、大声、高声三种不同的语气朗诵相应的诗句。其重难点为:理解诗歌,能用细声、大声、高声三种不同的语气朗诵相应的诗句。
16、直观教具出示(春天背景图),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活动提问:"这是什么季节?"(春天)"这是什么天气?"(下雨)"春天下的雨叫什么雨?"(春雨:引出诗歌主题)"落下春雨来发出什么声音?"(滴答)"谁喜欢春雨?"(种子、桃树、麦苗、小朋友)"它们遇到后怎春雨么样了?"(发芽、开花、长大、种瓜)我们跟着一春雨起看看它们怎么样了(导入下一环节)
17、月亮、星星和坐着飞船的小朋友的单个形象。
18、练习表情师:"种子、桃树、麦苗、小朋友它们都很喜欢春雨,见到春都很高兴,但要要怎么表示呢?"(引导幼儿用拍手、微笑等)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5
1、整个活动的过程可以再开放一些。有些环节的主动权可以交给孩子。
2、引导幼儿创编诗歌
3、观看PPT课件,了解水的不同形态。
4、教师播放PPT《春雨》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歌的美,并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5、清楚的语言表达。
6、结束部分
7、发芽。
8、配乐朗诵诗歌。
9、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大胆想象。老师边操作桌面教具、边再次朗诵诗歌一遍。
10、幼儿:大海。
11、师:那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12、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
13、桃树、麦苗、小朋友头饰及小雨点魔法棒,供幼儿表演朗诵。
1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知道春雨可以帮助植物发芽、生长。
15、完整的观看一遍
16、引导尝试改编诗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7、幼儿分组边看图谱边分角色朗诵师:"请第一组的小朋友当种子,第二组的小朋友当桃树,第三组的幼儿当麦苗,当到'小朋友'时所有小朋友大家一起念。
18、组织幼儿欣赏诗歌。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6
1、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在沙啦啦的小雨中,花儿慢慢地开放,张开嘴巴快乐地喝着雨水;鱼儿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摇着尾巴嬉戏;远处青青的禾苗茁壮成长……)。
2、师:“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还会是谁的家呢?现在,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张小小的图片,请你们说说谁是他们的家(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并相应的贴到家里。
3、欣赏诗歌《小水滴》,感受诗歌语言的有趣。
4、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谈话,引导幼儿讲述对夏天的认识。
6、红红的、快快乐乐的。
7、给贴绒动物找家
8、树林、河水、花儿、幼儿园)
9、总结
10、引导幼儿围绕"什么是新年"展开讨论。
11、月亮、太阳是怎么回答的,并学一学他们说话的口吻(如细声、大声、高声)。
12、分担角色朗诵诗歌。这个环节通过让孩子分角色进行表演更进一步的让孩子了解这三个不同的语气,从而大胆表现。
13、蝴蝶、啄木鸟等),它们有没有伞呢?
14、师,这些小客人的家原来都这么漂亮,那你们想不想自己的家也这么美丽?
15、师幼共同仿编诗歌《新年》并朗诵。
16、小朋友好吗?
17、观察背景图,熟悉诗歌内容。
18、(一)使幼儿理解重叠词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7
1、准备有关雪花的谜语,教师问幼儿猜。
2、为幼儿准备雪花的头饰,鼓励幼儿表演诗歌。
3、四段。)
4、雨声、小鸟叫声、青蛙叫声等……)。
5、PPT课件:水到水蒸气、云、雨、雪、霜、雾、露水的循环图
6、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
7、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8、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9、小猴等
10、在看看、说说、想想中,理解小水滴变化的各种形态。(雨、雪、霜、雾)
11、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1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对下雪天经验的回忆。
13、引导语:“你们看,这两兄弟长的一模一样,两个一模一样的兄弟走在一起就叫做叠词。”
14、回忆已有经验:你玩过雪吗?雪是怎么融化的?
15、灌溉庄稼都可收到明显的效益。 雪对人有利也有害处,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节,如突然因寒潮侵袭而下了大雪。就会造成冻寒。所以农谚说:"腊雪是宝,春雪不好。"
16、跟着图谱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提问:"你们仔细听种子说话的声音是怎么样的?什么地方轻,什么地方重?"总结:种子说:"'下吧(轻),下吧(重),我要发芽(响)!"种子着急要发芽,所以一声比一声响
17、学习有表情的朗诵诗歌,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区分诗歌的轻重和快慢
18、通过师生双边活动,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8
1、能在图标的帮助下记忆、朗诵、表演诗歌。
2、播放轻音乐,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朗诵诗歌,渲染诗歌的美好意境,启发幼儿想象春雨的美丽景象。
3、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基本部分:
6、带领幼儿边看幻灯片边朗诵诗歌2~3遍。
7、2,再出示其它两个在一起的字让幼儿辨别是不是叠词。
8、各种雪花的图片。
9、师,那你们回家后把自己觉的最美丽的家画下来。
10、结束部分:
11、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12、多途径欣赏、学习诗歌。播放课件环节教师:你们觉得新年是这样的,有一个小朋友他做了个梦,她梦见新年到了?还梦见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初步欣赏,通过教师的提问让孩子们了解诗歌的内容。教师完整朗诵并引导孩子学习“细声、大声、高声”孩子们的积极性高,交流中也看到了孩子们对新年的理解,对成长的理解,从而也学习了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13、对了,春天吹来了小雨点,小雨点从天上落下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14、学习仿编诗歌,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快乐。
15、梨树、麦苗、小朋友头饰若干;轻音乐。
16、引导语:刚才小朋友们都把这些客人送回了家,而且还编出了一首很好听的诗歌,我来读给你们听。
17、学习诗歌,进一步感知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18、三,活动过程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9
1、1,师:刚才老师来这里的时候带来了许多迷路的小客人,他们想让小朋友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总结;从而梳理孩子的经验,这样可能可以让更多的孩子认识与了解。而图片来源在课前请家长与孩子们收集的,那么孩子们可能对活动的表述又另外一个景象了,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真正参与活动中来。让家长参与教学活动、让孩子参与教学活动。
4、结束部分
5、(三)教师完整的朗读诗歌
6、幼,是。
7、通过说说、看看、听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8、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9、幼儿分组用动作表现诗歌师:"当小雨点魔法棒到哪一组,哪一组的小朋友就要加上动作念出诗歌。"
10、学习诗歌
11、逐步观看,一起讨论看到了什么,尝试用诗歌的语言回答。
12、梨树、麦苗身上,他们心里会感觉怎样?"
13、沿着小路飞、钻进草丛等肢体动作),边完整的朗诵儿歌。
14、分组表演
15、这个诗歌还没有名字呢,我们一起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16、激发幼儿热爱夏天的情感。
17、二,活动准备:课件。
18、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说说它们的特征。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10
1、开始部分
2、幼儿分为两组,问答式学习儿歌。
3、师:有谁能告诉我,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4、大图片、配乐诗歌磁带。
5、(四)活动延伸
6、教师朗诵。
7、设计活动时,我对教材的特点、目标的制定、材料的提供等有了充分的考虑,但是缺乏对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的预设,缺乏随机性的教育,幼儿每次朗诵到“夏天的歌,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里)。”孩子每次都把“中”讲成“里”,我应该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诵诗歌。
8、麦的、小朋友分别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现。丰富词:滴答,发芽
9、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
10、诗歌录音
11、分层次带领幼儿看着图标朗诵歌诗《夏天的歌》
12、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这次优质课我选择了这个语言活动。《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而且还符合中班语言。
13、欣赏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情趣。
14、讲讲、做做中学习诗歌,认读“小雨点”、“张嘴巴”、“摇尾巴”、“向上拔”、等字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5、提升创编的内容,请幼儿集体朗诵创编的诗歌
16、密密的树林、清清的河水等)
17、四段诗歌。)
18、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都是一个个的家?那么,它们都会是谁的家呢?”教师给出诗歌中的语句。
中班诗歌语言教案11
1、(二)学习儿歌《家》,认识儿歌中的重叠词。
2、2,教师出示鱼儿,大雨,小鸟,蝴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3、教师有表情的讲述诗歌一遍,幼儿欣赏后提问:①龟兔爬楼谁第一?你从哪句诗歌里听出来的乌龟第一?开口说话的“石头”是谁?请3—4名幼儿清楚的回答,教师作肯定。②乌龟刚开始爬楼时,小兔子已经爬到几楼了?为什么兔子爬的那么快却没有得第一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开始部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6、提问:小朋友你看谁来了?出示小兔和乌龟图向大家问好:“小朋友好!我是小兔小白、我是小乌龟聪聪。”介绍完了以后老师问:“小朋友猜一猜他俩谁爬的最快?如果进行爬楼比赛谁会得第一?为什么?”请小朋友大胆讲述。
7、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第一遍,教师边指出图中相应的实物边朗诵提问:"诗歌叫什么名字?"(春雨)"谁喜欢?"春雨(种子、桃树、麦苗、小朋友)"它们对春雨说了什么?"(下吧,下吧,我要……)第二遍,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请幼儿记住"它们"对春雨说的话
8、1,出示两个一模一样的字,引导幼儿观察重叠词,知道它们长的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