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园小班的古诗(精选67句)
适合幼儿园小班的古诗1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3、李绅〔唐代〕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6、鉴赏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10、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1、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12、咏鹅
13、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14、悯农二首·其二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6、注释
17、拨:划动。
18、【清代】郑燮
19、赏析
20、咏雪
21、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22、李白〔唐代〕
23、静夜思
24、译文
25、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26、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27、疑:好像。
适合幼儿园小班的古诗2
1、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 九十片。
2、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5、译文
6、床:今传五种说法。
7、古诗简介
8、举头:抬头。
9、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2、译文
13、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14、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 九十片。
15、朝代:唐朝|李白
16、“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17、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18、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20、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21、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22、注释
23、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24、注释
25、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26、《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27、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适合幼儿园小班的古诗3
1、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译文
3、曲项:弯着脖子。
4、歌:长鸣。
5、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10、骆宾王〔唐代〕
11、早发白帝城
12、《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13、翻译/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