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古诗~岁免费(精选169句)
幼儿古诗~岁免费1
1、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2、鸣:叫。
3、注释
4、赋得古原草送别
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6、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7、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8、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11、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12、译文
13、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14、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15、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16、李白〔唐代〕
17、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18、⑤君:你。
19、白居易〔唐代〕
20、凌寒:冒着严寒。
2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2、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23、注释
24、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25、注释
26、飘飞的雪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 九十片。
2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幼儿古诗~岁免费2
1、译文
2、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3、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4、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5、前川:一作“长川”。
6、古诗简介
7、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9、古诗简介
10、⑧风波:波浪。
11、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12、妆:装饰,打扮。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15、
16、梅花
17、挂:悬挂。
18、立:站立。
19、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2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2、欲:想要。
23、注释
24、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25、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26、注释
27、举头:抬头。
幼儿古诗~岁免费3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3、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 九十片。
4、译文
6、⑶夜来:昨夜。
7、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8、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0、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12、
13、王安石〔宋代〕
14、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飞入梅花丛中就消失不见。
15、注释
16、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7、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18、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19、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0、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1、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2、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23、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24、舟夜书所见
25、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27、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幼儿古诗~岁免费4
1、注释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
4、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5、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6、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7、翻译/译文
8、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9、似:如同,好像。
10、译文
11、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13、春晓
14、翻译/译文
15、译文
16、诗的前两句是虚写,后两句是实写,虚实相映融铸出了清新的意境。前三句看似平平常常,在低谷徘徊,然而到了结尾的第四句,却以动静相宜的深邃意境,一下子将全诗从低谷推向奇峰。
18、为(wèi):因为。
19、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20、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1、注释
22、袁枚〔清代〕
23、翻译/译文
24、【清代】郑燮
25、床:今传五种说法。
26、咏柳
27、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幼儿古诗~岁免费5
1、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2、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5、疑:好像。
6、朝代:清朝|作者:查慎行
7、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9、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10、译文
11、望庐山瀑布
12、遥看:从远处看。
13、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14、赏析
1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捕:捉。
17、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18、裁:裁剪。
19、注释
20、②簇:拥起。
21、②但:只
22、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2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4、古诗简介
25、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6、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2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幼儿古诗~岁免费6
1、《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4、《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5、疑:怀疑。
7、静夜思
8、
9、所见
10、贺知章〔唐代〕
11、李白〔唐代〕
1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3、九天:一作“半天”。
14、③爱:喜欢
15、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16、遥:远远地。知:知道。
17、译文
18、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19、直:笔直。
2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2、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23、《舟夜书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的观察,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河上夜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兴奋之情。
24、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25、香炉:指香炉峰。
26、①渔者:捕鱼的人。
27、咏雪
幼儿古诗~岁免费7
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2、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3、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5、江上渔者
6、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7、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