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人生格言(精选69句)
佛法人生格言1
1、世俗真如,即是胜义。《大般若经》卷三六三,实说品
2、心正,才能证菩提之正道;心歪,则万事皆空。宽心待人,人人自能相助;慈悲为怀,天地助你成功。
3、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是未来世中贫穷种子。《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4、【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人的生命既危险又脆弱,甚至于一天之内都会有变化,没有永恒的存在,死亡到来的时间是不能定期的。
5、宁可心灵脑笨,不可脑灵心笨。脑笨心灵的人,谦卑柔软,人见人爱。脑灵心笨的人,骄慢刚强,人见人离。
6、人命极短,在世须臾间耳。生死长远,多诸畏难。若死来至,于中啼哭,骨节离解,身体烦疼,而是无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仆从国土人民所能救也。《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7、【禅语悟道】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来要惜,缘尽就放。世上,笑笑人家,也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
8、我将我的哭泣也夹在书页里好像我们年少时的那几朵茉莉也许会在多年后的一个黄昏里从偶而翻开的扉页中落下没有芳香再无声息席慕容《禅意》
9、【佛心禅语】 有句话叫“爱的极致是宽容”,即宽容是爱的最高境界。宽容是一种美德,具有伟大的力量,它让一切自私和冷漠的人感到惭愧。我们确实需要一颗宽容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温情和幸福重现人间。
10、了深法界,生大欢喜。《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11、当自炽然,炽然于法,勿他炽然;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佛言
12、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古印度)龙树《中论·破因缘品》
13、须要大小显密圆融总摄而修,……须
14、菩提实性是心实性,心之实性即是一切法之实性。《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下
15、【佛心禅语】 问:“佛是人依着佛法修成的,但是最先佛是从哪儿来的呢?”答:“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迷为众,心觉为佛。有闻教义佛法而起觉者,此类名日声闻;有见飞花落叶而悟道者,此类名日独觉。君问最先,当指佛法以前,既有独觉之事,是悟道亦有不赖声教者矣。”——李炳南居士
16、【智慧辨善恶、友善有朋友】 有智慧的人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谦虚友善的人朋友遍天下。
17、情到多时反转薄,莫嫌佛门茶饭淡,僧情不比俗情浓。
18、夫妻间相处的言行,对子女不仅是直接的身教,也将是子女们的处世范本。
19、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
20、【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智慧,是心宽念纯、海阔天空,用爱拥抱大地苍生。
21、不忍太多烦扰,轻起身小心离开。迈过大殿高高的门槛,阳光温暖干静。回眸,转身,又踏入尘世烟火。而心底却多了澄明与安适。蓦然明了,前世或许我就是禅房之内的一缕烟尘,今生浅落红尘成了路人。却终是纠结于一些隐约始末,因而记得。
22、无有法菩萨所不应学者,何以故?若菩萨不学一切法,不能得一切种智。《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净佛国土品
23、【佛心禅语】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证严法师
24、佛言:一切壮无过心。心是怨家,常欺误人。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五苦章句经》卷一
25、我们的心灵是一块阵地,菩提心不去占领它,就一定有无明烦恼去占领它。
26、娑婆世界又译成堪忍世界,意即要经得起磨练、能忍耐,才有办法在世间自在地生存。
27、慈者即是众生佛性。……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来。《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28、【佛心禅语】 美好的事物,需要一颗平常心,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来。遇顺境处之淡 然,遇逆境处之泰然。用平常心来对待生老病死,对待得失,对待宠辱。
29、耳目不防护,贪欲从是生,是名为苦种,生臭汁潜流,诸觉观气味,依于恶贪嗜。聚落及空处,若于昼若夜,远离修梵行,究竟于苦边。《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1经
30、【佛心禅语】 “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 古寺,一样无法修持。
31、【佛心禅语】 “心静自然凉”,这是劝人遇事首先要静下心来深刻自省,不要一味焦躁不安,怨天尤人。在当今如此喧嚣的尘世,只有日日更新,时时自省,才能获得心灵的那份清净。
32、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增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大般涅槃经》卷十七,梵行品
33、若复有人作如是念:我除须发,乃为出家,当知彼人则住我相。《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34、传说,唯有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才能在这苦海中普度众生,让你顺利地到达幸福的彼岸。
35、优化自身素质,就是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美化自己的人格、深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
36、人若无志,犹如无舵之舟;一个有信仰的人,凭借正确的信念,可以增添依靠的力量。
37、休把庭花类此身,庭花落后更逢春,此身一往知何处?三界茫茫愁煞人!(宋)龙牙密禅师(澫益《法海观澜》)
38、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气质与行动,不要动不动一句轻轻的话,就认为对方是在蹭蹋、讽刺你。如果对方真的有意伤害你,那更应该要原谅他,因为他必定有所不满,我们应该赶快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所偏差。
39、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如是无相,无相不相,不相无相,名为实相。《无量义经》
40、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41、若比丘,去来威仪,常随正智,回顾视瞻、屈伸俯仰,执持衣钵,行住坐卧,眠觉语默,皆随正智住,是正智。《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22经
佛法人生格言2
1、一切福德无有不入初发心中。《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
2、尊重别人隐私,不可窥人私密,不可揭人之短,不可搬弄是非。
3、若有人王成就正见,如法化世,名为天主,以天善法华世间故。《心地观经》卷一,报恩品
4、【天天禅语】对人与睦才能欢喜、自在地过日子。
5、产生的结果又在不断地增长。如果你不采取行动,你不会得到相应的结果;一旦你采取了行动,其相应结果绝不会就这么随便消失的。
<6、见怒能忍,是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瞋彼所,是谓梵行。《法句经》卷一,慈仁品
7、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8、【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付出无所求,是最大的成就。
9、【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凡夫是“命运”随业转,觉悟的人则能“运命”。
10、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11、【佛心禅语】 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去学佛法,动机不正,因地不真,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耕云先生
12、【佛心禅语】 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灵芝元照律师)
13、财施即施舍财物。人们生活于世,少不了钱财往来,以财助人,是常见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助财行为都可以称之为布施。例如,有的老板认为自己给了员工一个赚钱的机会,有的客户认为自己给了商家一个赚钱的机会,事实上,这只是交易,不是布施。即使是布施,也有真布施和不净布施的差别。
14、【放下是大智慧】放下了虚无,便学会了稳重;放下了真实,便懂得了看破。下了自己,便懂得了慈悲;放下了别人,便懂得了自在。下了无明,便懂得了安住;放下了觉悟,便懂得了随缘。下了众生,便懂得了超脱;放下了佛果,便懂得了无悔。下,便是圆满的光明。
15、有子有财,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有子财?《法句经》卷上,愚暗品
16、不在意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的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深信获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驰骋。
17、眼前依旧一片氤氲的仙气,流水潺潺,仙鹿漫步、灵鹤高飞,远处传来低低的呓语,恍若少女思念的倾诉,又如神人道破天机的禅语,如梦如幻,让人着迷。
18、【佛心禅语】 人人皆有善根种子,若遇大善知识开导,如时雨降,则勃然生芽,抽条长干,开花结实,鲜不成就。所谓“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未有无因而招果者。——《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19、看到,生相;听到,生音;摸到,生感;闻到,生味;想到,生觉。
20、若以负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且光明的。
21、【天天禅语】不简单的事能坚持,才是真本领;困难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22、爱自己,缘来缘去的红尘,我只淡淡地看着。悲不言,喜不语,更甚是不悲不喜。倘若不曾有过那般惊奇的过去,又怎能如心拾得禅云的菩提。
23、思想在如水的夜色中漂泊,心是唯一的航灯,灯不灭就不会迷航,迟早会抵达黎明的彼岸。灯如灭了,思想就会触礁,万劫不复地沉没。
24、每个人都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对根器上乘的人,可以高标准、严要求,对根器下乘的人,只能低标准、严要求,对根器下乘的人要求太高,往往是致乱的原因。
25、有失败的勇气,才有成功的希望;有辛勤的耕耘,才有丰实的收成。(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26、远离一切戏论,不思未来,不忆过去,不被现境所牵,保全当下的心,能够安住在全然的觉照之中,无住无相,不落空,这是最好的修习禅定,自然解脱一切。
27、若一个人很邋遢,那他(她)一定不会要求你每天洗澡,不会在接吻前还让你先漱口。
28、世间的觉悟始终是以自我肯定、自我实现为目的,而佛法的觉悟则是强调在彻底的自我否定的基础上来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