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网

清明节诗句经典古诗三年级(精选98句)

2024-03-24 栏目:好句收藏 

清明节诗句经典古诗三年级1

1、《清明》 (唐)孙昌胤

2、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这就是为什么先有寒食后有清明,清明又比寒食晚一天的原因。

5、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6、作品赏析: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迥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同丈夫(奕绘)共种海棠的欣喜之情。

7、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8、(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9、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10、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11、清明日对雨西亭宴-唐·张籍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12、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13、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14、墦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15、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16、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17、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苏堤清明即事》

18、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9、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2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1、《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张继

22、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23、《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24、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25、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清明节诗句经典古诗三年级2

1、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2、读了以上20首关于清明节的经典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呢?如果你有更经典的作品推荐,不妨写下留言,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谢谢。

3、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4、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5、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6、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7、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8、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9、​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0、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11、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12、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13、全词情致缠绵、委婉,用语清新优美,浑然天成,在运意遣词上的虚实结合,景物描写上静景"嫩阴绿树"、动景"燕子重来"和"风帘絮"交织,满蕴情思。其中,"嫩阴绿树"化静为动,赋予绿树蓬勃生机,意象幽美恬静;"风帘絮"化动为静,在柳絮飘飞之后,便是一派静穆的意境。同时,此词风格清疏流快,这与全词未举僻典、未用险丽之词有关,也与章法的上片今中含昔、下片言今日的脉络井井有关,还与在转接提顿处用虚字勾勒呼应以显明其意有关,如"正是春留处"的"正是"一词。

14、(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5、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6、"燕帘莺户,云窗雾阔,酒醒啼鸦。""燕帘莺户,云窗雾阔"是指歌妓舞女之所。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

17、《清明》(南宋)高翥

18、《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

19、译文: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落花滴泪,是因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此事自古而今。

20、清明时节雨声哗。——出自于: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1、作品赏析: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从“五十年春梦繁华”一句推测,此曲约写于诗人五十岁左右。

22、​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23、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24、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5、原文: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节诗句经典古诗三年级3

1、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2、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3、《洛阳清明日雨霁》(唐)李正封

4、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5、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6、原文: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7、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自于:高翥《清明日对酒》

8、《清明日》(唐)温庭筠

9、《清明日》(唐)李建勋

10、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11、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12、注:本文词作等部分内容均为引用,全部来源于网络,其他内容为作者原创,仅为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观点,以飨读者。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4、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5、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

16、​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17、作品赏析:清明节的时候,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18、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

19、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20、相传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文公的儿子重耳为避后母骊姬的迫害,带着一众臣属流亡国外。途中少不得备尝艰辛。话说这天行至卫国境内,重耳竟至饿到晕厥。随从介子推见状,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给重耳吃了,以渡此厄。十九年后,君臣一行得以复国,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21、原文: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22、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23、有大臣向文公献计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三面点火而留下一面,他害怕烧死老母,一定会从无火处负母而出。”此计本来大妙,无奈举火时奸臣孤偃、赵衰来了个四面举火。正值春季草枯风高,大火着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与老母无路可出,遂被烧死于一棵大柳树下。

2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出自于: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5、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

清明节诗句经典古诗三年级4

1、《寒食》(唐)韩翃

2、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3、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4、《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5、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6、入春时节暖花开,清明将至细雨来。满山风景叶滴水,不知归去几徘徊。

7、《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宋)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8、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9、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在古代,歌咏清明就是歌咏春天,所以清明节的诗词既有怀念故人的悲喜交集,也有纯粹的高兴,比如大量游春喜悦的诗词。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精选28首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描绘清明的古诗词。今天一定要读一读,有时间的话不妨摆上笔墨,写上几首!

10、上片着重写伤春,先从枝头的鸟声写起,点出“近清明”的节令。“翠禽”,犹言翠鸟,泛指羽毛美丽的小鸟,“消魂”,是情为之动、神为之伤的意思,给鸟声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下文“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二句,是对“消魂”所作的说明。"清歌”与“黄昏”所含的情绪本是相反的,前者引人愉悦,后者使人忧伤,相反相成,其结果是益增忧伤之感,故此二句表现为极其沉痛的感叹口吻。接下来,作者进一步采用了拟人手法,将具有感知的品格赋予了柳花,想对它低声倾诉自己的心事,转而又:“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可见作者忧思之深重。“伤春”二字,点出了作品主旨之所在。

11、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12、​读书不思考,犹如吃饭不消化。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4、清明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张继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15、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16、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17、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8、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9、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20、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21、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22、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23、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猜你喜欢

文章推荐

热点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