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网

《云想衣裳花想容2》,云想衣裳花想容诗出自哪里收集(精选44句)

2023-07-05 栏目:人生感悟 

云想衣裳花想容诗出自哪里收集1

1、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的容貌,贵妃的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的牡丹。

2、若非群玉山头见,

3、李白写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清平调》三章其一。全诗如下:

4、“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而不是写给他去世的爱人。

5、原文清平调·其一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6、释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意思是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7、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8、云想衣裳花想容,

9、清平调词·其一

10、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是个兴致很高的人,他也想要让爱妃开心,于是便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作为臣子,自然是不敢不从的,他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而上述的诗便是其中一首。

11、简析“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12、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池月下逢。

13、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4、清平调包括三首,据传,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15、译文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16、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17、这两句由明代薛蕙《江南调》中一句和李白的《清平调》中一句组合而成。意思是:水如碧绿的玉石,山峰好像青黑色的眉峰。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妃的容貌比妍。

18、作品原文:

19、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20、《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诗人李白所著,全诗如下:

21、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22、这首诗写于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

23、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2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25、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见到的飘飘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遇到的女神仙。

26、全诗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27、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颜容。

28、春风拂槛露华浓。

29、这句诗是《清平调.其一》中的一句诗,是李白为杨贵妃写的。

30、清平调词三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31、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2、拓展资料

33、“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李白的《清平调》。

34、全诗将杨贵妃与唐明皇舞乐富丽和谐的场景描绘的惟妙惟肖,很得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喜欢。

35、这首诗完全是描写女子的美貌,还用改?

云想衣裳花想容诗出自哪里收集2

1、“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2、群玉山、瑶池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诗句表面是说这样的美貌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上见到,那就一定是在瑶池月下才能相逢。含义是说美人的容颜如玉如水月,更如神仙下凡。

3、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4、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5、“水如碧玉山如黛”出自明代薛蕙《江南曲》。

6、正确的诗句应该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出自唐代李白的《清平调·其一》,意思是: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这里的花指的是牡丹花。

7、意思是:设想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妃的容貌比妍,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

8、原诗:江南光景殊无赖,水如碧玉山如黛。吴王旧苑芳草多,鸳鸯飞过斜阳外。

9、会向瑶台月下逢。

猜你喜欢

文章推荐

热点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