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正能量人生感悟的句子,佛家大彻大悟经典人生正能量子收集(精选66句)
佛家大彻大悟经典人生正能量子收集1
1、“如梦初醒”造句: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时时勤拂拭,
4、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5、勿使惹尘埃。
6、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翻然悔悟,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8、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幡然醒悟。其中,“如梦初醒”比喻之前一直糊涂,在事实的启发下,忽然明白过来。“如梦初醒”出自明·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厉公大喜曰:‘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9、第二首《水浒传》的开篇词:
10、大梦初醒,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1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12、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13、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登山者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14、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5、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7、惧法朝朝乐,期公日日忧。
18、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9、春天有百花,夏天有凉风,秋天有明月,冬天有白雪,风、花、雪、月这些在不同时刻都能象征着令人心境豁达之意的事物,便是开悟的人能够保持淡定从容的绵绵无绝之力。说白了就是:若心境豁达,淡定从容,不为琐事所扰,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时节。
20、这首词,是明代的一位状元所做的词,从全词看,真可谓是意境深远,荡气回肠。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道尽了人生真谛。道尽了历史兴衰,人生沉浮之感,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而已。
21、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22、大彻大悟,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2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4、佛教修行更多的讲究反查自身,通过禅达到悟的境界。什么是禅?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身的“禅”,从现代人的观念出发,禅更具有广泛的含义,一花一木是禅,吃喝拉撒亦是禅,世间万物,莫不有禅,莫不有佛性真如。
25、若无闲事挂心头,
26、晨钟暮鼓,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27、如《观无量寿经》谓:“廓然大悟,得无生忍。”清代有位著名的禅师,是临济宗三十六世,即以“彻悟”为号。他主张禅净双修,大弘净土宗。“大彻大悟”与通常所说的“开悟”程度不同。“开悟”是觉悟之始,而“彻悟”是觉悟之成。按天台宗“六即”之说,“开悟”为“名字即”,见道而已,仍是凡夫;而“彻悟”为“分证即”,已经证道,属于圣贤。梁启超在《中国古代思潮》第六章中说:“修法华三昧,越十四日,智者大彻大悟,遂直接佛传,创立此派。”智者即陈、隋间的高僧智顗,他在二十多岁时从慧思修行“法华三昧”而彻悟,后来成为天台宗的创始人。后用以泛指彻底了解,完全明白。如《老残游记续集》:“你紧记在心,将来自有个大彻大悟的日子,你就知道不是寻常的套话了。”(李明权)
28、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29、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30、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31、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32、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如梦初醒
33、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34、大多数的男男女女,世间纠葛,总难离爱恨二字。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讲的是佛道修行,讲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贪嗔痴念。
35、经过他的一番讲解,我才如梦初醒。
36、天涯踏尽红尘。
37、直到我把这件事说破,他才如梦初醒。
佛家大彻大悟经典人生正能量子收集2
1、樽前不用翠眉颦。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这几句诗有着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禅宗讲究顿悟,这首诗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未开悟者呈现了以手指月的姿势。闲事,也即烦心之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找到通往风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4、春有百花秋有月,
5、——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6、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净,就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即通过坚韧不拨的修习,才能渐次领悟到佛理而成为佛。
7、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8、送行淡月微云。
9、大彻大悟的诗词
10、大彻大悟: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11、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12、神秀的诗偈,形象地浓缩了佛家修持过程的三个阶段:戒、定、慧,这三个阶段体现着佛教基本世界观。
13、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14、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不退道心,属于大菩萨的境界。
15、身是菩提树,
16、——《妙色王求法偈》
17、第一首《三国演义》开篇词:
18、一别都门三改火,
19、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20、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21、良田万倾,日食一升。
22、——王维《终南别业》
23、此情此景,让老妇人如梦初醒。
24、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25、生我之前我是谁?生我之后我是谁?古佛拈花方一笑,痴人说梦已三生。
26、——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2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8、——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9、神秀是北宗禅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来清净。只是由于执着,生起了相对间识,以致于经常为尘垢所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