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网

佛文经典词句(精选71句)

2023-08-09 栏目:人生感悟 

佛文经典词句1

1、【佛心禅语】 要想领悟真理,求得真知灼见,必须先排除以前产生的种种杂念.妄想和偏见。智慧点请侍者不开悟,所以辜负了国师。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实力,只是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故步自封,是不是也辜负了我们自己呢?

2、【佛心禅语】 有些人为了钱财和名利而引发亲人之间的纠纷.朋友之间的背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些人为了亲人之间的感情.朋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善用钱财.广结善缘,忍让和包容。你选择哪一种,取决于你自己。

3、我们需要一个很长的寿命,那就是法身的寿命。法身需要福德智慧来照顾.延长,就像色身需要衣食住行来保护一样。因此我们除了照顾色身之外,更要为未来的法身慧命努力,使爱心永留人间。

4、日常之种种行为,或善或恶.或喜或悲,皆为心之显现。心就是行为之 本身吗?心是行为之外的一个主宰吗?若心之本身为善,为何又会去造 恶?若心是独脱之主宰,当我们做违心之事时,心的主宰力又体现在哪 里?色身之一切行为,皆是缘起,缘起即无自性即空,心在哪里?

5、习禅者,要在念起之细微处用功,深知起心动念皆是业因。大风起于青 萍之末,欲不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八风所转,且时时 觉照.念念明了。

6、【天天禅语】即使世间的科技再高明,创造力再惊人,物质世界改变再大,到面临死亡时,仍然无法改变无常的事实,也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乔布斯先生的离世,就是对大家的一个提醒,也是一个呼唤,使我们从轮印回的沉迷中觉醒。

7、人的心常依赖别人,自己不能做主,又常受外界牵引,自己无法把持……所谓“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我们要体验“祸福无门人自招,即心即佛人自在”,那么就要有慈悲心.菩提心.寂静心,也就是常持平常心。

8、【佛心禅语】 随缘看起来不着痕迹,也没有任何勉强;胸有成竹,却不死执既定的 计划;有所努力与坚持,可是又丝毫没有患得患失的不安。事成了,只是 淡淡的欣慰,而没有过激的兴奋与成事后的傲慢;事不成,也只有坦然地 接受,而没有难堪的懊恼追悔。

9、一个修行者要想渡过轮回的大海,若没有像舵手一样的上师善知识的引导,就难以超越轮回的束缚,虽然乘上了趋入佛法的大船,具备一些功德,但却因不能圆满而还会沉没在轮回的苦海中,随业流转,无法到达涅槃的彼岸。正如《华严经》说:“善知识就像船夫,救渡我们渡过轮回的苦海。”

10、不管我们所用的法门是禅思.诵经或念佛,只要动的念头是为了能利益一切众生,那怕仅是诵一部经或念一句佛号,所造的功德就是像所关心的众生的数量那样大。假定这种随时要利益一切有情的心态能够维持,那么就连穿衣.吃饭等行为,都不会造恶业,因为它的基础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

11、归命弥陀,就是要把自己全部交出去,交到弥陀的手中,好的坏的,善的恶的,光明的黑暗的,可以人前显示的.不可以人前显示的,完全向弥陀打开,任由弥陀处置,如重病待死的病人,一任医生安排。只要你肯彻底交出去,阿弥陀佛就会彻底负你的责。

12、最难的修行,不是在深山独处,与人世隔绝;不是在禅坐中,掉入某个境界。最难的修行,是在关系里。想在关系里与谐相处,就必须打开自己的心,才能同时看见别人的心;满足自己的心,才能同时满足别人的心。

13、【中华圣贤经典语录336】佳人有意郎君俏,红粉无情子弟村。不过少年夫妻,苦不过鳏寡老人。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中父母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悴皆因心绪乱,从来忧虑最伤神。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得系铃人。

14、【佛心禅语】 事物本身无所谓好与坏,所谓的好与坏是人们按照自己的观念所定义的。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不是事物的本质。而且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善恶本身没有自性,只不过是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差别与执著。

15、譬如一切种子皆依地生,建立增长,若地坏者,彼亦随坏。如是,过恒沙等如来菩提智所应断法,一切皆依无明住地生.建立增长,若无明住地断者,过恒沙等如来菩提智所应断法皆亦随断。《胜鬘经》

16、如闻系念,一心相续,次第不乱,或经一日,或复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闻,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也。《大集经》卷一,贤护分

17、【每天出点汗】美国佛蒙特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常锻炼的男性参试者肺癌与结直肠癌发病率分别降低68%与38%。常锻炼的癌症病人病情改善也更明显。原因是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有助于控制炎症与激素水平,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抗击癌细胞。

18、钱财本来是中性的,变好变坏全看人用之有道或无道。如果是分内的钱,不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就是净财,这种钱财多了有什么不好呢?净财可以作为求道与弘法利生的资粮,要修行办道.布施救济,都需要钱财来做助缘。

19、心.佛.众生其实没有差别,佛并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只脚,所差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真如自在;而凡夫心因有世俗尘埃染着,看不清真实的面貌。佛心又像保险箱一样,保管贵重的东西不让它遗失;而凡夫心却如垃圾场,有害无益的东西积存一大堆,使自己痛苦不已。

20、不要为老病而苦恼,要从忧伤中自求解脱,健全心理坚定信仰——世界有成住坏空,自然有寒暑冷热,人类有生老病死……旧的灭去新的又来。如果一个人想通了,正信死亡是解脱,连死亡都不怕,老病又有何可惧?

21、【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认真地进行考察就会发现贪欲现象存在着两个大祸患:一是为了巩固权势地位及所受到的宠爱而遭到灾祸,二是为了掩盖自私和邪恶而走上危险的道路。了解这个道理并且善于避开这些祸患的人非常少,一百个人里只有一两个,从古至今大致的情况都是如此。

22、当知真如深妙,但唯智知,非言之能说。……离诸戏论,绝诸分别,非此非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非识之所了,不住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之境。无我我所,不可求得,不取不舍,无染无着,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而常不变。《胜天王般若经》卷五

23、我的经验来自我人生的错误,我之所以愿意总结出来与人

24、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灭诸戏论,修习空行,作是思惟:所观境界皆悉空无,能观之心亦复如是,无能.所观二种之异,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如是思惟,遣内外相,不见身,不见心,不见法,次第相续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毗婆舍那如实见法,奢摩他者一心不乱。《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25、【舍得与回报】 舍得,舍得,就是人们应该对社会,对国家,对众生,对佛家三宝要 有贡献,要有施舍,才能得到社会.国家.众生和佛家三宝的护佑和更大 的回报。

26、《三乘佛教如何同步修持》——(显密圆融)我们的行为,要做到小乘的行为:少欲知足.谨慎取舍。我们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众生。我们的见地,要达到金刚乘的见地:悲智双运.轮涅不

27、【佛心禅语】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坛经·付嘱第十》

28、【佛心禅语】 “焰口”,为焰口施食或瑜伽焰口施食的略称,原是由密教施诸饿鬼饮食法演变而来的一种佛事仪式。 “焰口”本为一饿鬼名,原出《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故流行“焰口”一名,更以此来指称施食饿鬼之法。

29、或许,就在我快要把世界遗忘的一刻,而心中唯独不愿忘记,我的城你来过,恰似一首小诗的情韵,不经意间惹了我的爱恋。此时,冷月伴无眠,拈一缕文字里的情结,低眉相思处,一盏禅茶平淡了流年。若回首,记忆中青梅煮酒的往事,注定是桃花树下赏风听吟的一场曾经花事。

30、古人说得好:“是非止于智者。”一切的造谣与诽谤,只有同样内心含毒的愚人才会受到影响;若是有智慧的人听到流言蜚语,顶多是一笑置之或报以怜悯的眼光。所以造谣生事的人,只是徒然显露自己的无知与愚昧罢了。

31、当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长处,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诚,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爱。但惜其不如佛法广大精微,真究竟耳。(民国)弘一《佛法大意》

32、应该时时注意自己的气质与行动,不要动不动一句轻轻的话,就认为对方是在蹭蹋.讽刺你。如果对方真的有意伤害你,那更应该要原谅他,因为他必定有所不满,我们应该赶快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所偏差。

33、慈悲更是一种受人尊敬的人格魅力。人品是否高尚,既关系到自身的修养,也关系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事业的成功。要想使别人信服拥戴,必须首先让人心悦诚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非慈悲心莫属。

34、【佛心禅语】 真正的财富在自己的心里,心中生起满足感,满足感就是财富;心中生起惭愧心,惭愧心就是财富;心中生起禅定,禅定就是财富;心中生起智慧,智慧就是财富。

35、所以,人类行道的目的就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枷锁将人性解放出来,做到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36、小心你的思想,它们会转为言辞;小心你的言辞,它们会转为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们会转为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们会转为个性;小心你的个性,它们会成为你的命运。

37、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38、人生生活的禅法是一种得失的超越,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它是心地的一种自如与安详,更是内心的一份天真与愉悦,放眼对烦恼,是一种启发与感悟,也是一种心灵的心领神会,随它闲云任舒卷,活自己内心的清凉与明澈,也可以理解为内心的佛光普照。

39、我的[微笔记]等博文欢迎大家转发,但我不喜欢个别微博在转发时无意或有意地漏掉了原创

40、在平凡清淡中过着安详而有意义的人生,因为没有患得之心,相对的便没有患失之苦。反之一味追求欲爱,得不到满足,就会沉溺于忧愁惶恐之中;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容易丧失自信,怯懦逃避。

41、一只灰喜鹊站在窗外的枝头反复吟唱,在早晨的薄雾中,灰喜鹊的吟唱朦胧而喜悦。我伫立窗口倾听,内心升腾起一股热流,激荡成朝霞的灿烂。丝丝秋凉和我的咳嗽声袅起一种苍茫,在苍茫的远处,有一双看不见的翅膀飞翔。早晨在,歌声就在,激情就在,信心和希望就在。

42、网络及传媒的发展,使当代人所获信息量越来越大,虽有哲人说知识就 是力量,然而知识也可成为人类恶欲的帮凶,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那 颗心,才是我们必须去认知.把握的。学佛习禅,让智慧更有力量。

43、【佛心禅语】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莫逐有缘,莫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一三祖僧璨

44、夜晚的宁静就像梦中的月光,洒满祥和的气息。其实这是一种致命的迷醉,她让你的生物钟心甘情愿地停摆,然后,诱骗你进入一种生命的亘古沉寂,无声无息地盗走你的年轮。就这样,明天的太阳是否升起,已与迷路在沉寂中的人们无关,而宁静依旧,月光依旧。

45、现在有很多人,爱子女爱得很苦恼。因为对子女要求过高,子女却无法顺合其意;彼此心中承受了很重的压力,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甚至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46、【哲理小故事】从前有个工匠师傅,给国王做工,因为忍受不了劳作的辛劳,就假装说眼睛累瞎了,想以此来逃避苦役。 有其他工匠师傅听了这件事,也想把自己的眼睛捅瞎了,用来逃避苦役。 有人劝告说:“你何必自己毁了自己,白白地忍受失明的痛苦呢?”。 像这样的傻瓜,总是被人们所讥笑。

47、【佛心禅语】 有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心一旦被自己封闭起来,我们自身的发展也就被限制了。所以,遇到不平之事或遭受苦难时,最重要的是放开自己的心,原谅外界的伤害,原谅生命的起伏,原谅自己。

48、【佛心禅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会遇到类似乐曾禅师遇到的事,但我们 的心情如何.态度如何呢?我想大多数人会高呼倒霉,然后接连几天情绪 低落。

佛文经典词句2

1、【佛心禅语】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坛经·付嘱第十》

2、一位君子说:我就是个好色之徒。此话既出,举座哗然。君子笑言:看你们这些伪人,吾等俗人谁不好色?金钱官位,华裳浮名,香车美女,名山大川乃至佳肴美味,无不是色。

3、【佛心禅语】 佛说,放下得轻松之福报。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有痛苦和烦恼,是因 为放不下很多东西。放下不是放弃,放下是放下不该有的恶念和贪欲,放 下让自己感到沉重的东西,放下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4、心无杂念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要拥有一颗平常心需要修行,需要磨炼。一旦我们拥有了平常心,就能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展现出完美的自己。

5、茶,如禅。在路上,需要一个小睡在树下,听鸟鸣深树,闻到气味芬芳。夜晚,点一个豆大光,留下微弱的光的道路。当累了,给你力量,嗜睡,精神,拯救你流浪。

6、【禅悟人生】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

7、若问世尊拈花意,只道禅心是自然。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内心博大.空灵无碍,犹如倒空的杯子,便能恬淡宁静。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8、佛说:“你长成这样就可以了!”我的心就回应说:“感佛的恩,我长成这样就可以了。”佛说:“我要在你心中做工,锻炼你,增长你,丰满你!”我的心就回答说:“感佛的恩,任凭您一切的作为。’

9、【佛心禅语】 修忍辱行就是种相好,因为能忍辱,所以他的村1貌就庄严;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相貌就丑陋。——宣化上人

10、父爱就像佛的禅,无法言说,没人能说清,只能用心去领悟,用爱去感知,用责任去深深体会。父爱更像茶一样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体味。

11、【佛心禅语】 问僧:“世间何物最苦?”日:“地狱最苦。”师日:“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洞山良价禅师》

12、【佛心禅语】 有人说,爱情都是激烈的,“爱过情殇,不如决绝”。可是,爱情毕竟只是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灯就在斑马线的两端。向前走,终生厮守固然好;向后退,潇洒放手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双向的爱情才能开花结果,行走在爱情这条路上时,需要看清红绿灯。

13、我们每天都活得高兴.欢喜,看到什么人都欢喜,做任何事也欢喜,这就成了具备爱心.信心.宽容心的初地菩萨。如果一直想着要别人施舍,那一定非常痛苦。若是每天都能心存爱与布施,我们的欢喜心就自然升起。

14、今天我们能居住在平安富足的土地上,应庆幸我们有共同的福业,才能共生福地。既然是共同的福报,这福报的来源,应该感谢彼此过去生中所播种的善因,常生布施的欢喜心。

15、【一个人沉默久了】会变得消沉。群中仿佛只有自己,无边无际的冷清。尔被不干系的一句话刺到心里去,疼痛不已。从来不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人,也不会被忧伤折磨到死去,何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情绪就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

16、有些事情可以坚决不做,有些面子却一定要给。因为中国是个面子社会,你要是老是驳人家面子,离被打人另类就不远了。这不是世故,是洞世。

17、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圆觉经》卷上

18、【佛心禅语】 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经.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率年,以为日课。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复续,一忏永不复造。——《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9、金钱只是一种增进幸福的工具,赚得快乐,花得快乐,才能体现金钱的价值;假设赚得痛苦,花得痛苦,到头来还没有一个好名声,被人轻视嘲骂,那又何必对金钱孜孜以求呢?不如恬淡一点,做本分事,赚本分钱,过本分日子,这样反倒能尽享金钱带来的幸福。

20、【佛心禅语】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讨厌一个人, 也不要对他恶言恶语。做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如果你是一个举止言行优 雅的人,请不要为了一个你讨厌的人坏掉你的本质。

21、【经典禅语悟道】 大肚弥勒佛之所以深得人心,并且常葆快乐,就在于他心量广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真正找到心量广大的普通人呢?能。

22、众生识.初一念识,异木石,生得善,生得恶,恶为无量恶识本,善为无量善识本。初一念.金刚终一念,于中生不可说不可说识,成众生色心,是众生根本。《仁王般若经》卷上

23、多积阴功天保佑。《菜根谭》有句名言“善根暗长,恶损潜消”,做善事的人也许眼前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而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基于种善因结善果的“因果律”,多积阴功(做善事)天(自然)保佑。

猜你喜欢

文章推荐

热点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