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行》描写的景物有哪些,山行描写景物的诗是哪一(精选83句)
山行描写景物的诗是哪一1
1、《山行》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晚年的经典之作。杜牧,字牧之,因为在樊川居住,所以号作樊川居士。杜牧是死于宣宗大中六年的深冬,而《山行》这首诗,从遍山红叶来看,应该是写于深秋季节的。那么相对于杜牧自纂墓志铭上‘嗟尔小子,克及厥终’几个字而言,这首《山行》更像是杜牧的绝笔之作。那么这首诗究竟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悟和情愫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吧。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中的‘远上’,应该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远上’是一个用法,诗人并没有亲自去爬山,远上寒山是作为石径的状语,是形容石径的。那么这一句有什么隐喻呢?杜牧也是一个颇有抱负的人,他的《阿房宫赋》也好,‘好读兵书,作文也不由人’也好,都说明他在政治上的理想与才华。但无论是御史,编修,员外郎,亦或是外放的刺史,都不是他真正的舞台,官场的政治倾轧更让杜牧心灰意冷。‘都说高处不胜寒,谁知高处亦需攀,登高小径斜又窄,若想登高险又难’,应该是诗人心底的真实感受吧。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个地方用‘生’而不用‘深’,是因为晚年杜牧,已经过了刻意用力的时候,更过的应该是轻灵飘渺的风格。用‘深’字云厚了,情绪也厚了,反倒不如云岫里生出丝丝缕缕,更有味道。且云深处有人家,也看不到啊。杜牧在做中书舍人之前,一直比较闲散,是过惯了这种闲云野鹤的生活的。那么为什么又会对白云深处人家心生艳羡呢?想来定是应为即便成为中书舍人这样的高管,在政治上想要有所作为,也是不容易的事,束手束脚,所以做了不到一年的中书舍人,便心生厌倦了啊。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一句与第一句形成呼应,诗人杜牧只是坐车走在路上,看见了满山红叶,心生感触,所以停下车来,坐在路边,欣赏一下美景。相对于未知的茫茫前路,对大好河山的流连之情,溢于言表。虽然片刻的欣愉,并不能掩饰诗人的落寞,同时对走到生命尽头的一种预示。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以霜叶自喻,并没有一种自得的意思在里头。更多的是对国家政治状况的一种嘲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不应该是‘二月花’们所作为的,虽然那是诗人杜牧也曾经历的日子。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一作:生处)
3、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4、杜牧晚唐诗人,和晚唐诗人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文学史上还有李杜,指的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首绝句。唐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分为四联。
5、抓住“寒山”和“霜叶”两种景物来描写秋天。
6、作者简介: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7、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8、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升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10、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
11、作者:杜牧
12、远上寒山石径斜,描写了山,描写了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13、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14、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5、yuǎnshànghánshānshíjìngxié
16、杜牧
17、白云生处③有人家
18、所以,诗人停车,欣赏这一难得一见的美景。并写下这流传千古的诗句。
19、《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
20、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1、出自:《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原文:
22、此诗描绘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23、我们要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呈现的是诗人在深秋时节,登山旅行所作的一首描绘色彩绚丽的秋山美景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译文在这里我就不多说明了,我就紧扣问题来说说,诗人为什么停下来?
24、这是一首描写秋冬之交山区景色的诗,也是一首借物言志的励志诗。作者“停车”是因为喜欢枫林的晚色。夕阳西下,白霜初上,霞红的枫叶犹如初入家门寒气未退姑娘的脸庞,红朴朴又冷涩涩,若人爱怜。它又说明,任何事情都得像枫叶经过霜冻,都得经过严厉的磨练才能魅力显现。于是最后一句诗,经常被用作友情与爱情的体现。
25、首先是诗人经过长途爬涉,去访友、游玩呢,不得而知。而且这个地方在深山里,人烟稀少,而且时间一定是晚秋的大白天,山上有枫叶是肯定的,只是因为白天的枫叶之美过于平常,并没有引起诗人的重点关注。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夕阳映红了天空,也把整个山给染红了。枫叶本身是红色,经过夕阳这么照射,漫山遍野都成了红色,如同春天里二月花开一样。但是,二月花常见。而夕阳印染满山枫叶的的景色可是难得一见,必须有特定的地点、季节、时间和位置。也就是常说的可遇而不可求。
26、整首诗内容
27、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28、——唐代·杜牧《山行》
29、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3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
山行描写景物的诗是哪一2
1、坐:因为。
2、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3、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了云,描写了人家。一路上遇见的山,弯曲的小路,天上的白云,但是诗人都没有动心。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人到这停车了,他看见了什么美景?枫林,红红火火的枫林,这枫林晚景让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其实我们来想一下,一个人驾着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来到深山,白云缭绕处还有几户人家,到这风景已经很美了,但是眼前又出现了什么,一片火红的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展现在诗人面前了,诗人更惊喜的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满山的枫叶,如烁彩霞,江南二月的春花够火红了,却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可以想像诗人此时激动的心情,眼前的枫林更是让他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出那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4、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5、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6、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7、báiyúnshēngchùyǒurénjiā
8、斜:为倾斜的意思。
9、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10、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11、远上:登上远处的。
12、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3、唐代:杜牧
14、山行这首诗一共描写了四种景色分别是:石径、人家、白云、枫林。
1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6、山行:在山中行走。
17、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18、作者在第二句继续写在山中行走的所见的远处景色,没有写山高路远。只写了白云、人家,取意虚中有实,使整个画面带有超凡出世的色彩。"白云生处‘’突出一个"生‘’字,点明了山间的白云是山川之气所成,并不是别处飘来的。第三、四句写近景,在万木调零的深秋季节,一片经霜的枫林红艳的像火,简直胜过了二月的鲜花!"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人停下来,是要把自己也融进这幅画里,也就可以成为这幅寒山秋色美图的"景眼",使这幅图就更加美丽了。
19、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2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1、古诗《山行》中写了景物有:寒山、白云、枫叶、石径、人家、枫林。
22、唐·杜牧
23、在深秋,诗人乘车游山,山色深沉,一条石板小路蜿蜓地伸向山顶,似在唤人登临。
24、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幽静绵长的山道行走时所看见的深秋美丽的景色。景色幽深,情韵悠长,白云漂浮,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在夕阳的余辉中,作者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枫林流丹,层林尽染,仿佛彩霞织就的锦缎,绚烂明丽,二月的红花都相形见绌,他连忙停下车来欣赏,置身在这景色中,回味无穷。
25、《山行》
2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7、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28、“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29、最能表现秋天的景色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30、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1、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山行描写景物的诗是哪一3
1、事物的两面性在这里得以凸显,悲喜如何评判,还是要取决人们内心所想所感。
2、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3、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4、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5、《山行》描写的是深秋时的山林景色,诗人杜牧在红枫林停车,找一处地方坐下,看着寒山上的石径,白云深处的人家,以及身边的红枫,心旷神怡,不知不觉就陶醉了。如此良辰美景,当好好欣赏,这枫林的叶片啊,太美了,红的就象是二月的花!
6、《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7、tíngchēzuòàifēnglínwǎn
8、径:小路。
9、答: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旧存在争议。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部编版最新的教材已经选用了“白云生处有人家”。
10、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11、扩展资料
12、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13、巜山行》是唐朝诗人杜牧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看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非常直白的表达出诗对深秋山林的热爱。至于白云“深处”还是“生”处有人家,诗词本身的含义没有变化,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古时候,人们多用手抄的形传播书籍,难免出错,不必深究。
14、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是描写秋天游山恰似一幅清隽明丽的寒山秋色图。是即景小诗,作者用白描笔法,写目所见,语言疑炼,情景逼真。
15、古诗今译:
16、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17、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8、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19、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20、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21、这首诗里写的景物有寒山,白云,枫林,霜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