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又重阳(精选74句)
九九又重阳1
1、重阳释义: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故名。古时候,以十为阴数,以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重阳节也叫重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中国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定为中国老年节。
2、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
3、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4、石榴满枝桠饱满心里的透亮
5、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6、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7、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8、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9、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10、投稿&加入我们丨tjutsa@1com
11、【九九又重阳】为展示退休老教师风采,丰富老教师生活,学校以“不忘初心,翰墨书香”为主题,举办网上书画展,展现老年人深厚的书画功力与昂扬矍铄的精神风貌。
12、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13、重阳节节日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14、时光飞逝,父母渐老,我们陪伴他们时间越来越少。大家一起走近作家、明星他们的亲情世界,品味动人的故事,珍惜相聚的时光。扩展资料秋天之际,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5、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飘流在外头,此时的你也是一样的想家吗,那么让我送上我的祝愿,让你有一种家的温暖。朋友珍重。
16、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17、也是老人节,根据我国五经之一的《易经》,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都是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阳。又因“九”在个位数中是最大的数字,古人以“九”为最高,且认为“九”是象征吉祥长久的“至数”,两九相重,即是至数相遇,“至而又至”,又是两阳相叠、“阳上加阳”,这样,就被认为这一天是非同一般难得相遇的吉日良辰,于是就把这一天定为“重阳节”。
18、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19、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20、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21、食物便是那一浇块垒的媒质。
22、岁往月来,忽复九月我们又迎来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23、远在他乡思故里,亦如古人,
24、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25、三七还是九九平安才是唯一。年龄存进银行,健康就是利息;重阳当成六七十也变十七。祝您心情永远美丽,重阳快乐!秋菊迎风怒来放,九九重阳满园香;步履轻盈精神爽,登高远眺心情妙;观山阅水凭栏笑,神采飞扬乐逍遥;把酒赏菊心欢喜,悬挂茱萸福运开;默默祈福您好运,九九重阳福安康!九九相逢是重阳,秋高气爽菊花香。九九相随是重阳,天长地久岁月长。九九相伴是重阳,好事成双不可挡。九九归一是重阳,步步登高人吉祥。祝爸妈重阳节快乐!
26、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7、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28、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29、唯有对父母、长辈的爱不能等,
30、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31、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收藏|茶道|文学|视觉
32、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33、原料配方·糯米粉1000克·粳米粉500克·赤豆250克·白糖1000克·红绿果脯100克·红糖50克·豆油25克料酒50克制作步骤先将红绿果脯切成丝,待用。将赤豆、白糖(250克)、豆油制成干豆沙,备用。将糯米粉、粳米粉掺和,取150克拌入红糖,加水50克左右,拌成糊状粉将其余的粉拌上白糖(750克),加水250克后,拌和拌透。取糕屉,铺上清洁湿布,放入1/2糕粉刮平,将豆沙均匀的撒在上面,再把剩下的1/2的糕粉铺在豆沙上面刮平,随即用旺火沸水蒸。待汽透出面粉时,把糊状粉浆均匀地铺在上面,洒上红、绿果脯丝,再继续蒸至糕熟,即可离火。将糕取出,用刀切成菱形糕状,另用彩纸制成小旗,插在糕面上即成
34、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
35、是平淡岁月中的一种慰藉。
36、杜牧菊花满头,纵饮消忧,
37、美丽的重阳节,美味的一酌酒,悦目的菊花地,不变的相思情,真挚的祝福语,永远的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合合美美,都送给你!我的朋友。
38、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39、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节,还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寓意“久久”长寿之意。
九九又重阳2
1、祝福全天下的老人,健康长寿,快乐充实
2、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登高:登高自古就有,据《楚辞·九怀》记载:“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5、作者:国文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6、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9、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10、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11、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12、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且奇数为阳,九便是奇数,属阳。九月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1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4、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15、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16、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17、“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18、古人以吃糕来表达祈愿和祝福。
19、活好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20、重阳节(TheDoubleNinth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21、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
22、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23、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24、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
25、唱国歌升国旗看阅兵,天理师生庆祝祖国70年华诞
26、采桑子重阳和老汉一番寒暑菊花黄。月上中天寒弄秋霜山岚风送青帝去秋心唤得重阳来素签难约往事难再任心幻化望水长
27、《续齐谐记》,是一本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合集。作者是南朝梁吴均。书中记载了重阳节的由来。据说汝南郡有一个人,名叫桓景。此人志趣高洁,不慕荣华,一心只想修仙学道。他拜当时著名的道士费长房为师,苦心修学道法。
28、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29、远离家乡的我们,只愿父母长辈康健!
3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1、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32、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33、撰稿/周柯辰排版/任禹潼
34、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5、沉醉东风·重九(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