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网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精选175句)

2024-06-06 栏目:唯美短句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1

1、翻译/译文

2、依:依傍。

3、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6、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7、欲:将要。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10、白居易〔唐代〕

11、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12、赋得古原草送别

13、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14、注释

15、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16、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17、译文

18、君:你。

19、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20、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2

1、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风波:波浪。

4、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5、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6、石灰吟

7、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8、注释

10、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11、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1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13、江上渔者

14、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15、白日:太阳。

1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7、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18、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19、征战:打仗。

20、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3

1、注释

2、注释

3、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4、古诗简介

5、登鹳雀楼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杜甫〔唐代〕

8、

9、床:今传五种说法。

11、妆:装饰,打扮。

12、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1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一作:万击)

14、注释

15、注释

16、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17、更:再。

1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9、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20、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4

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4、浑:全。

6、译文

7、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9、于谦〔明代〕

10、李白〔唐代〕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3、语:说话。

1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5、译文

16、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17、译文

18、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19、似:如同,好像。

20、凿:开凿。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5

1、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2、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3、裁:裁剪。

4、译文

5、《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6、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7、注释

8、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9、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10、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11、静夜思

12、人间:人世间。

13、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14、爱:喜欢。

15、春晓

16、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17、贺知章〔唐代〕

18、译文

19、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20、注释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6

1、范仲淹〔宋代〕

2、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3、但:单单,只是。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6、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7、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8、

9、独步:独自散步。

10、⑶夜来:昨夜。

11、咏柳

12、若:好像、好似。

14、凉州词

15、疑:好像。

16、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17、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一作:全不怕)

18、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19、锤:锤打。

20、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7

1、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2、译文

3、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4、江上行人来来往往人,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5、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塔:墓地。

8、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9、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10、夜宿山寺

11、

12、宿:住,过夜。

16、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7、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18、李白〔唐代〕

19、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0、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8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2、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3、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4、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7、译文

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10、渔者:捕鱼的人。

13、穷:尽,使达到极点。

1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15、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16、君:你。

17、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8、王之涣〔唐代〕

19、等闲:平常,轻松。

20、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幼儿必学古诗十首9

1、千里目:眼界宽阔。

2、译文

3、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注释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7、注释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王翰〔唐代〕

11、举头:抬头。

12、

13、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1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猜你喜欢

文章推荐

热点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