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网

孟子的十句名言警句(35句)

2024-01-08 栏目:祝福语金句 

孟子的名言警句和赏析1

1、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2、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孟子的名言警句和赏析

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6、(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7、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8、注释:离娄,古代视力最敏锐的人。公输子,即鲁班,鲁国人,春秋末年的著名工匠。规矩,规,即圆规,画圆的仪器;矩,即曲尺,画方的仪器。

9、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10、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11、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1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3、(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4、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5、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7、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8、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19、翻译:孟子说:“高尚的君子,就是没有失去天真的童心的人。”

2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注释:贼,损害,毁灭。一夫,众叛亲离的独夫,这里指殷纣王。

22、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2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24、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担任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职尽责,就应当辞官。如果有进言的人,而其建议没有被听从,就应当辞官。

25、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26、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27、(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28、(译文)如果想要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29、(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30、   世界上很多人都好为人师,喜欢为别人的事情乱出主意,总觉得自己的意见比别人好,这也就是好为人师。在心理学上说,人都有领导别人的欲望,佛家说这是我慢习气最重要的关键。人人都有发表欲,其实也是好为人师的一种表现。(孟子的名言警句和赏析)。

31、尊重贤能,让他们在其位谋其职,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

32、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33、(赏析)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布满正义、布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它是由积累正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是一种内心下的正义所支配的勇气。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34、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35、(译文)人最重要的是人民,国家是将要的,而君主的地位是最轻的。

猜你喜欢

文章推荐

热点阅读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