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读书受益匪浅的成语(45句)
形容读书受益的成语1
1、 有一次,阮孚出去游玩,随身带着一个黑色的布袋子,有人问他:“您的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啊?”
2、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
3、(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尽信书不如无书〖解释〗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奋笔直书〖解释〗奋笔:提起笔来。
5、《周易》6句话,蕴含命运天机,点破人生吉凶!
6、完璧归赵:(蔺相如)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7、(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8、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9、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10、遇事不察,是为人不够谨慎的表现,是处世不够明智的表现。
11、摊书拥百城〖解释〗比喻藏书之富或嗜书之深。同“摊书傲百城”。
12、(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13、兔死狗烹(勾践) 烹:烧煮。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14、着书立说着:写作;立:成就;说:学说。写书或文章,创立自己的学说。
15、10一挥而就:(苏轼)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16、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7、1养精蓄锐:(孙权)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18、硕果累累:形容收获很多,也比喻巨大的成就。
19、(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21、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3、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24、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25、(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形容读书受益的成语
27、毛遂自荐:(毛遂)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8、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9、(解释)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30、黄耳传书家书抵万金借书留真据鞍读书立地书橱
31、书香人家同“书香门第”。书香门户见“书香门第”。
32、比喻将收卷充置不用的典故。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第十三》刘孝标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刘乂(yì)、殷浩诸人盛名冠世,(庾)翼未之贵也,常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等到)天下清定,然后议其所任耳。’”此典本不指书,但后来人们往往以此典来表示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或不再用。其形式有“束高阁”、“束阁”、“束置高阁”。
33、草木皆兵:(苻坚)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34、聪明而且好学,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认为是可耻的事,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才?
35、(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36、(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37、(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8、通书达礼谓通诗书,懂礼仪。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9、典出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变化快,世事变幻无常。
40、一身是胆:(赵云)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41、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主动去做;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42、(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43、惊弓之鸟:(更羸)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44、书囊无底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书空咄咄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45、燔书阬儒〖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